“7年前,我迫不及待离开会展业。而如今,我觉得会展业处处藏着金子。重要的不是发现,而是如何挖掘出一块块金子。”
——本文作者 Walt
2020年,疫情正肆虐全球,会展业直线下滑。而那年7月,我却重拾会议会展这门生疏了近7年的“手艺”。也恰恰从那一个月开始,我们的业务开始爆发式增长。从2020年的150万营业额,到2021年500万(其中半年没有找过客户),再到今年预计突破1000万(第一季度已经获得喜人的成绩),我们前后用了21个月左右。
在这些营收中,一年大小两次论坛的营收加起来也不过100万左右。那么,其它高增长的营收从何而来?与论坛和展会之间有何关联?怎样基于论坛与展会这一平台,架构一些高附加值业务?业务流如何设计?
这是一个平台化业务跟高度定制化业务之间的故事,我们自己也还在摸索中前进。
与一些大的会议会展公司相比,我们还很小很小,但我们摸索过的一些路,或将能给会议会展行业里的朋友带来一些思考。
思考:会展与marketing之间的联系性
大约11年前,作为刚入行新人,我跟许多会议会展行业里的销售一样,每天要想尽办法把赞助、门票和展位卖出去。做了4年多这样的事情,当时思考了很多的问题。
客户为什么要参加展会?
为什么我邀请他们赞助论坛时,还要经过PR部门同意?
为什么客户老是问我们来了哪些人,非得要看名单,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?
公关公司的人跟我联系演讲和赞助?什么是公关公司?
为什么大一点的公司都是市场部来跟我们沟通?市场部跟我们之间的联系性到底有哪些?
我们论坛或展会到底对他们而言是什么?
这是很多很多当时难以回答的问题。但现在,我们全靠逐渐回答这些问题后,获得了业务上的增长。
目前,我们正为一些行业的国内外头部企业提供全年的communications service,也为外资进入中国的客户提供marketing localization consulting service,也帮一些即将上市的企业提供marketing &branding consulting service,除此之外,还给许多知名的客户写市场研究报告。这些业务,大部分都在50~200万之间,小一点的也有十几二十万。而获得这些业务的重要基础之一,是我们尝试做了一两次某垂直领域的小论坛。
办论坛大家都会,但要提供这些服务,这背后需要几种能力的结合:
1. 专业的marketing知识与经验:不仅要懂营销战略,还要懂营销推广,如内容营销、品牌公关、社会化媒体运营、数字营销等。
2. 专业的市场研究与咨询能力:定性与定量信手拈来,能出具堪比国际一线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。
3. 专业的垂直领域资源与洞察:而这恰恰是专业会议会展公司人的优势所在。
因此,不仅要懂产业、还要懂专业。那么,会议会展人有这个基础吗?
一直有,只是缺了尝试与训练。
先尝试解锁一个问题:参加论坛或展会对品牌方而言意味着什么?
大体而言,是媒介投放渠道、品牌公关机会、内容传播机会、新老客户获取与维护机会、新品测试与竞品市场研究等机会。简单来说,基本上都属于marketing范畴。
近几年,我一直在跟marketing圈子里的人打交道。如何结合展会与论坛进行传播一直都是避不开的话题。从甲方的角度来看,一般看几点:这个论坛对我们的branding和leads有什么帮助?我能不能趁机做一波PR campaign?这个展会里的目标客户群我也差不多知道了,如何结合展会,做好我的展会前中后传播,并扩大参展效果?
尝试一:了解branding & marketing目标——如何从赞助延展到branding甚至marketing 业务
——有时候拿branding & marketing思路跟客户谈赞助,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有时我也会卖一些赞助。但凡碰到大企业里面的市场或品牌部的人,只要结合branding & marketing思路,价格往往会卖得更高。
而对于赞助来说,一些大品牌方考虑的是branding awareness诉求,即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的过程。尤其对接人还是中国区甚至亚太区的marketing/branding/PR manager 甚至director。
遇到这样类型的客户,可以尝试结合主办方自己的论坛、自有的媒体平台(如成熟的微信公众号媒体平台)与友好合作的其它媒体平台,为客户基于赞助,提供系列性的附加服务。
比如:专题采访+媒体发布。这看似很简单,但其实比较复杂,需要结合很多的维度为客户提供方案,有人卖出了免费赠送,有人能卖出10万起。
甚至,还能通过这次机会,为该客户提供全年的传播服务,如内容服务、公关服务、数字营销服务等,而这些加起来的服务费通常在50~200万左右,甚至更高。
尝试二:了解战略与业务目标——如何获得市场研究甚至市场咨询业务
——会议会展公司的CP,能积累定性研究与行研的好底子。
我印象中,一个CP围绕一个主题策划要做很多国内外research,要跟很多行业大咖探讨很多行业问题。如果把这份工作放到市场研究公司或者咨询公司,只要加以训练,很有可能是一位专业的定性研究或行研人员,至少也会是一位专业的行业分析师。
试想,那种超大型的论坛或展会主办方,在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情况下,有多么丰富的样本池和客户对象?这里面其实存在很多行研业务的想象空间。
除了行研业务之外,定制化研究报告与咨询业务更是机会很多。
会展销售可能会碰到一些客户的问询:这个市场到底怎么样?我们有新的产品计划计入市场,客户到底是谁?哪些才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?他们的竞争打法是什么?我们的价格应该定在哪?再比如,我们刚出来一套设备,计划参加展会推广一次,看一下效果。
当客户在为这些问题焦虑的时候,通常就是研究与咨询的范畴。
<br style="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outline: 0px; max-width: 10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