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枪炮、病菌与钢铁》的作者、畅销书作家贾雷德·戴蒙德(Jared Diamond)老先生在2019年出版了名为《剧变》的新作品。
最近读了这本书,启发很大:
虽然这本书写于2019年,今天特别应景。
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一场个人剧变或危机(高考、就业、转行、事业、创业、离婚、疾病、变故等),有的人还不止经历一场。有些危机可以通过我们自身的改变而化解,有些则不行。
大部分个人危机和国家危机都是多年里渐进式变化累积的结果,不是突然就出现的,因此洞察危机,识别危机比危机应对更重要。
就像个人一样,国家一开始也可能会忽略、否认或者低估某个危机,直到外部事件的出现使其不得不直面危机。
不管引发危机的原因是什么,我们当前应对生活的方法已经不管用了,必须找到新的方法。
正是因为个人危机与国家危机之间存在这些明显的相似性、隐含的相近性和不同之处,作者发现将个人和国家进行对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国家危机。
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,应对危机是常态的。而应对危机,作者提出了大同小异的12条指导法则。
重点说说个人的这12条原则吧:
1.直面深处危机的现实
很多人拒绝、否认危机的存在,身在危机或者即将面临危机而不自知,不自觉,这是是否能破解危机的第一个限制条件。而破解之法就是树立对危机的预警和洞察能力,承认变化和危机是人生的一部分,而且是经常存在的,无时不在。
如同个人,国家有可能承认自己陷入危机,也有可能否认。不过,承认国家陷入危机需要取得某种程度上的国民共识,而是否承认个人陷入危机全凭个人决定。
2.愿意承担责任
如果承认危机,意识到陷入了危机,是否愿意承担责任是能否应对危机的一个条件。比如,绝大多数我们的父辈没有上过大学,这些人都将这个责任推给了社会,认为是时代造成的。但是,他们之中也有不到10%的人愿意承担责任,在最艰苦的时候,坚持学习,扛起了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身上的一座山,走出了困境。
国家和个人相同,要么愿意承担责任,采取行动解决危机,要么推卸责任,怨天尤人,认为自己是受害者。所以,改变要从自己开始。
3.划清界限,明确问题
愿意承担责任,就需要马上改变。但是改变需要与新旧做一个告别,并不是为了告别危机而失去自我,更不是把自己全盘否定推到重来。个人通过“划清界限”做出选择性改变,区分需要改变的与可以保留的个人特质。
同样,通过“划清界限”,国家对自身的体制和政策做出选择性变革,区分需要改变的与无须改变的体制和政策。
4.向外界寻求物质及情感支持
意识到问题和划清界限之后,下意识的就是需要找师长、亲朋亲友诉衷肠,寻求建议、指导、安慰和帮助,甚至是物质上和金钱上的支持。
国家和个人都有可能得到来自他国或他人的精神、物质及资金援助。个人还可能会得到他人情感上的支持。
5.借鉴他人应对危机的方法
不是所有的人获得物质和情感的支持,那么寻找其他让人应对此类危机的经验就很重要。但是,需要值得注意的是。他人的经验仅供参考,需要寻找到共性和差异之出,而不是全盘照抄。因为在寻找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的时候,人们很容易进入一个基本归隐错误——把他人的失败归咎于他人自身的原因,而把自身的失败归咎为外部原因。
6.自我力量
因为世事变化,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获得物质和情感的支持,也并不是所有的危机均有历史和他人的经验可循。强大的个人力量就很重要。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——这是古代应对变化的哲学提出的应对之策——对应了自我力量这一条。
后来,我发现,那些能走出困境、甚至是牢狱之灾的人,无一没有一刻强大的内心,很多人在这个阶段甚至写出了世界名著,举不胜举。
7.诚实的自我评估
自我力量有大有小,能够客观冷静进行自我评估的很少。做一个自知之明的明白人是很难的,往往不是太悲观,就是太乐观。
和个人一样,国家可能会进行诚实的自我评估,也可能不会。国家是否进行诚实的自我评估需要获得某种程度上的国民共识,而个人是否进行诚实的自我评估则完全由自己决定。
成功的国家自我评估需要具备两个元素,缺一不可:一个是愿意直面痛苦的真相,另一个必要前提是知识储备
8.应对过往个人危机的经验
第5条谈到的是从他人这里寻求经验。国家拥有应对过往危机的经验,正如个人拥有应对过往危机的记忆。
由于一个人可能反复遇到同样的危机,比如拿破仑三起三落。过往的经验可以作为借鉴和参考。但是,即便是同一个人应对同样的危机,换了时间、地点、场景之后,之前的经验很可能恰恰是不行的,甚至是绊脚石。这是值得特别警惕的。
所以有一本畅销书名叫,What Got You Here Won't Get You There。
9.耐心
危机从初现端倪到爆发,到解决需要持续多年,甚至也有十几年的(比如疾病和牢狱之灾),需要坚持,需要信心,需要耐心。拥有把牢底坐穿的预期,怀着必然能看到胜利的信念就是维克多走出奥斯维辛的经验。
对于国家而言,在探索解决危机的方法时,假设第一次尝试的方法失败了,各国对失败的处理和探索其他解决方法的意愿各不相同。举个例子,面对战败的结果时,各国的表现大相径庭,比较一战和二战后的德国、二战后的日本和越南战争后的美国就知道了。个人在面临失败和初次解决危机的尝试受挫时,表现也是不同的,作者通常把这种特质归为“耐心”。
10.灵活的个性
应对危机,招办老办法,缘木求鱼,刻舟求剑都是不可取的,需要有选择性的改变。在极端情况下需要不放弃自己价值的“委曲求全”,比如韩信的胯下之辱。即便受了胯下之辱,不代表自己尊严颜面和信心的丧失,彻底进入自卑自责状态。非常态下,需要非常态的方法。
因为,只有仓禀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在极端情况下,面对生命危险,孔子认为撒谎也是天经地义的。
11.个人核心价值
为什么活着,怎么活,这就是核心价值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