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钱买流量,
但流量有陷阱。
流量、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了,
加企业微信,用小程序,建群,
是私域运营吗?
是,但不完全是。
在平台买流量,被平台“算计”了
我们对私域的认知或存有偏差。
这两天和几位企业家在聊天,聊到做私域这部分,其中有几位企业家就特别感兴趣,说,你们这个私域怎么做的?告诉我下,我也想去做,还有,要做这个私域,得花多少钱?收益怎么样?
我一听,明白了,原来他把运营私域,当成了在公域里面购买流量。
在接触过的企业家中,大部分都会这么问,为什么会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?
因为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,大部分企业家,都是这么干的。
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20年中,我们经历了PC端,后来又经历了移动端,移动端里面又经历了图文端和现在的视频端,虽然表面上,业务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但本质上,获客的底层逻辑并没有变,尤其是消费类产品。
比如说,早期,在PC端,为了推广,你做了百度投流,从互联网上获得了信息,从而进行转化获利。
后期你又干了淘宝,你在网上开了店铺,但仅仅开店铺,是没有流量的,于是你又花钱到淘宝上购买流量获利。
后来你发现淘宝流量不行了,直播带货上线了,于是你又加入了抖音,但抖爸爸肯定不会白给你流量,你还是得花钱买流量。
这时候,你发现没有,虽然你经历了那么多的互联网平台,但本质上,还仅仅只是做了花钱购买流量的动作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投流。
投流的本身是流量陷阱,或者叫流量监狱。
开始的时候,你会觉得流量很便宜,于是拼命购买,获得更多收益,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驻该平台,你投流的成本是不是在增加?
因为平台会计算好你的生存线,就是你花的钱,总是刚刚好,勉强让你生存。你以为平台的算法是什么?就是算这个的。
这时候怎么办?我只能告诉你,抓紧做私域,在公域流量购买还比较划算的时候,赶紧把公域流量转化私域,沉淀下来,再做裂变和复购。
销量增加了,拜小程序所赐?
公域和私域流量打通是趋势。
今天跟一位做数字化转型的工具服务商聊天,他说他提供的小程序,对方用了以后,门店销量增长了200%。
我就问他,门店不用你的小程序,用其他家的小程序,销量就不增加了吗?
他被我问住了。
小程序只是工具,关键看如何运用。
很明显,这家门店做了私域,小程序只是作为私域拓客的工具。
<p style="margin-top: 0px; margin-bottom: 0px; padding: 0px; outline: 0px; max-width: 100%; clear: both; min-height: 1em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 over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