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常态化,“线上+线下”的会议举办形式是“十有八九”。
我们由于工作属性,日常大部分业务是在国际会议场景下,因此会经常涉及同传。
作为实战层打工人,看完后实在太感同深受,也很想将亲身经验作为补充和完善分享给大家。
国际双线活动的“三差”
在这里必须要给线上会议正名,事情真的没那么简单......
国际双线活动由于时间差、空间差、语言差带来的成本确属不低。
特别是语言差,考虑到观众参会体验,许多主办方都会安排同传人员,这下现场的观众语言问题解决了,费用上去了,问题来了,线上的国内的观众怎么办?海外观众怎么办?让他们听天书吗?有没有什么方法啊?在线等.....
曾经甚至有过不成熟的想法.....
别急,不会解决问题的项目经理不是一个好策划。
经过两年多的洗(折)礼(磨),我们总结了国际双线活动场景下遇到的各种“坑”。
客户爸爸们、同为打工人的项目经理们如果看到这篇文章,赶紧来看看你踩坑了没?干货看看也不亏啊!
线上国际会议的同传,能要你的命
线上活动需要有沟通交流,但不只是问答。
以下将重点讲述线上会议模式与实现形式,看看哪一种现实说进了你的心里~
线上会议只是开会吗?
首先,我们先归纳总结线上会议的三种场景:
以上三种方式均实现了开会(Meeting)的目的,但除了第一种方式能够让观众线下参与会议的同时,在茶歇时间与嘉宾或其他参会者自由的沟通交流以外,另外两种方式均缺少了会展活动(Event)沟通交流的属性。
你可能会反驳我,嘉宾聚集在视讯房间的同时,观众亦可进入,并在会议的特定环节,如圆桌讨论、自由问答环节等,与嘉宾进行互动交流。
但是,如果你使用视讯工具组织过线上会议并兼职过房间主持人的角色,我相信你一定对线上房间的秩序管控和运营压力有很多感触,甚至一言难尽。
因为当视讯房间集聚一定数量的观众以后(特别是50人以上),远程的你作为主持人似乎无法对线上观众采取最有效、最快速的管控措施:大多数情况为了会议能够进行下去,不得不强制关闭掉所有人的权限。
会议秩序有了,但损失了参会体验。
其实我明白你想说你已经能很好应付以上任何一种场景,但如果此时你准备举办一场线上国际会议,会议不仅需要配备同传、需要Zoom实时连线,还要与线下的设备进行衔接,而在线上线下的观众体验依旧需要保证的情况下,你该如何做?
这里我们引入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国际双线会议场景,由加拿大驻华大使馆主办的“2021中加LNG全产业链投资论坛”:
会议中,加拿大驻华大使现场致辞,加拿大三位部长级官员线上致辞,共同探讨中加能源合作机遇。
由于会议级别较高,又为外地项目(我们在成都),为保证会议质量,我们为此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人工高度密切配合,专业团队跨越千里彩排多次,只为保障会议顺利。总结下来,这样的开会成本非常高,对于预算有限的主办方来说是值得做但是不能长期做的事,如何用低成本高效的方式举办活动值得思考。
如果国际会议有三种语言以上,却又只配备了两位同传的情况下呢?是否光想想脑细胞就挂掉不少了....但事实是我们真真正正经历过,这里我们再举一个实际遇到过的场景。
场景二:这是一场由国际竹藤组织INBAR(第一个将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)主办的纯线上国际会议,覆盖40余个国家的人群参与(其中包括中国28个省市区)。
会议配备法英、西英、中英互译的同传,当嘉宾说法语/西语时,由于线上缺少法西互译,只能通过译员将嘉宾语言译成英文后,再将英文译为西语/法语/中文。
以上内容有点绕。
简单说来,就是同传人员不够,还要实现所需语言同步翻译,你说难不难!
由于所有嘉宾、主持人、译员都在各自的地方使用Zoom进行相关操作,会议流程的顺利全部取决于各自板块操作的熟练性。
即使前期已经多次彩排,但因为译员身处国外并受网络环境影响,会议当天依旧出现了译员掉线导致会议中断的场景。